「他使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;又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裡。然而,神從始至終所作的,人不能參透。」-- 傳道書 3:11
撰文者:AN太平洋島國宣教士
太平洋島國保存了很多古老的故事...
當宣教士 18 世紀來到這裡時,他們和原住民述説聖經故事,漸漸地從前那些古老的故事,變成了迷信傳説。成爲基督徒的原住民,選擇不再傳講這些故事,認爲這是巫術和迷信。他們與自己的文化和傳統割裂,接受西方傳來的文化和傳統。
近年來,許多原住民漸漸認識到他們逐漸失去自己的語言、文化和傳統,許多人開始關注文化保存和復興。接踵而來的問題是:我們應該如何用基督信仰的角度,去看待這些文化傳統呢?
於此同時,非基督徒開始攻擊基督教是一種文化殖民。難道信仰和文化是一種替代關係嗎?難道信耶穌就要放棄自己原來的文化和身份嗎?
作爲一個人類學家的我,被上帝引導成爲太平洋某島國的高中老師,在成功帶領一個考古繪圖和口述史的夏令營後,被當地文化局邀請帶領學生創作一本兒童書籍。我們帶領學生參觀歷史遺址,我們在那里深入了解這些地點的口述史。然後我們將這些實地考察的研究和體驗,創作成針對小學生的著色本和互動游戲。
在我們探索各種傳統故事的過程中,我們發現兩個很有趣的故事,蘊含著對耶穌救贖的渴望。
我們把它稱為:救贖的比喻。
「救贖的比喻」是宣教士 Don Richardson,在他的著作 <peace child> 提出的概念。Don Richardson 在和 Sawi 族群傳福音的時候,發現在他們的文化中,如果要停止一場部落戰爭,就必須要供奉一個孩子去地方的部落。這個孩子被稱爲「和平之子」(peace child)。
「peace child」就是 Sawi 族群的救贖比喻,詮釋了上帝如何獻上自己的兒子耶穌基督,帶來人與上帝之間的和好。上帝在 sawi 族群埋下了一段救贖的故事。耶穌不再是一位外國人的神,因爲祂在起初就對這個族群説話。
以下和大家分享我們在太平洋島國發現的兩個救贖比喻:
青春之泉的故事
青春之泉的故事是這裡的珍貴傳說。很久以前有一位老翁擁有兩個兒子,他的兒子們很擅長捕魚。有一天他們從海上帶着豐富的漁獲回家,因為路途中飢餓,他們煮了些魚。那時他們注意到了捕獲的魚質量非常好,決定把最好的留給父母。
因為被他們的體貼所感動,父親希望能賦予兒子們最偉大的禮物:永生。
他向一位神祇尋求建議,應如何給予兒子們永恆的生命。神告訴他在 Ngechokl 湖附近種植一種名為蒂的植物。一旦這個植物成熟,他的兒子們就可以浸入湖水中,恢復他們的青春。
但當重要的日子臨近時,有位老婦人和她的女兒偶然來到了 Ngechokl 湖。她們被炎熱所困,跳入水中尋求解脫,老婦人竟奇蹟般地恢復了年輕的樣貌。
她的女兒卻誤以為年輕母親是陌生人而感到悲痛。為了安慰女兒,老婦人又再次進入水中,恢復了她原本的老態。當兒子們到達湖邊時,魔法已經被老婦人無意中用盡了。
這個動人的故事强调了島國人對永生的追求,以及他們相信能給親人最大的禮物就是永生。
然而故事還隱含了一個更深層的真理:真正的永生不是在短暫的魔法中找到的,比如蒂植物和魔法水,而是通過耶穌基督的犧牲。祂使我們得到永生,賜給我們權柄成爲上帝的兒女。
洪水的故事(米拉的故事)
古時,眾神觀察到人類的罪惡日益增加,當時有一位大膽的男孩偷走了神的眼睛,對這樣的道德墮落感到震驚的他們,決定用一場大洪水淨化地球。在釋放這場洪水之前,他們也開始尋找那顆丢失的眼睛。
在這場搜索中,飢餓襲擊了眾神。他們來到一個村莊,請求一位婦女,為他們準備食物。她不僅小心翼翼地煮了魚,還將魚夾在兩片芋頭中間,做成美味的「芋頭三明治」。眾神對這一烹飪創新感到高興,決定保住她的生命,並指示她讓兒子製作竹筏來保全。
然而老婦人卻在洶湧的洪水中不幸遇難,當眾神在洪水過後發現她的屍體時,他們感到十分悲痛。為了復活她,神祇之間爆發了流血爭執。
最後的救贖行動中,他們將一個神祇放在婦女的屍體上,她甦醒過来並獲得了 Miladeldil 這個名字,在島國語的意思是「死亡和重生」。
這個故事富含救贖主題,像竹筏這樣人類暫時性的解決方案無法提供真正的救贖。唯有通過神聖的犧牲,也就是耶穌基督的犧牲,生命才能真正重生。
我深深感謝上帝指引我發現這些隱藏在古老故事中的非凡寶藏。祂從創始以來就一直是他們的救主。願萬族萬民都可以發現,上帝在他們族群中埋下的救贖故事並歸向耶穌!
(左圖:學生將米拉的故事改編成的游戲;右圖:學生將青春之泉故事畫成塗色頁。)
Comments